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九三閱兵之后,車站的喧鬧與廣場的莊嚴形成鮮明對比。
便裝出行的女民兵們依舊步伐鏗鏘,氣質干練,有人誤以為是哪位明星進場,也有人悄悄舉起了手機,想多留下一點眼前的這份“英氣”。
在返鄉(xiāng)的途中,女民兵換上便裝現身車站,仍舊成為最亮眼的一道風景線。
平均身高一米七五的她們,舉手投足間仍舊是軍人般的挺拔與干練。
有人說她們像是走出動漫里的最強女主角,有人說她們堪比內娛女星,可她們不需要標簽,她們就是她們自己。
李思穎就在其中。
1
短短幾天前,李思穎還身穿迷彩,身為女民兵教練員站在天安門前,接受國家檢閱。
她與萬眾矚目的女民兵方陣一同走過長安街,步伐堅定,目光篤定。
一米七五的個頭,昂首闊步的姿態(tài),讓她在整個隊伍中都格外顯眼。
可她沒有沉醉于掌聲,在所有人以為她會暫時回歸平靜生活時,她只在家短暫停留了半天,便又一次出發(fā)。
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河北工業(yè)大學,她換上了牛仔褲與藍色T恤,在校門口比了一個“OK”的手勢,留下一張照片讓家人放心。
從軍裝到學生證,她完成了兩種身份的無縫切換。
有人說,能在閱兵中走到最前的女兵,一定是萬里挑一。
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優(yōu)秀不止體現在隊伍中,更藏在那一封早已抵達家中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里
如果說閱兵是榮耀的終點,那對李思穎而言,更像是一次短暫的交卷。
她的母親早在六月份就收到了那封紅色通知書。
那時李思穎正在高溫下訓練,皮膚曬傷、體力透支,所有的艱苦都沒有阻擋她每日復習、每夜背誦的腳步。
李思穎不是科班出身的軍人,而是大學本科畢業(yè)后主動選擇入伍。
退役后,她也沒有走上那條“最穩(wěn)妥”的路,沒有選擇就地就業(yè)、進入體制,而是重新拿起課本,為一個更高的目標拼搏。
2
在2025年的研究生考試中,她以河北工業(yè)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全市第一名成績“上岸”。
不僅是在本單位中名列前茅,更是在北京地區(qū)脫穎而出,成績優(yōu)異到連她父母都難以置信。
身邊的戰(zhàn)友感到驚訝,父母更是一度不敢相信成績是真的。
可回過頭想想,這樣的結果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李思穎不是第一次向不可能挑戰(zhàn)。
從本科畢業(yè)后選擇參軍,再從儀仗隊走進民兵教練員的位置,李思穎的每一步走的都不是“最容易”的那一條路。
在部隊那幾年,她靠著訓練場上的汗水和雷打不動的意志力,一步步站上“儀仗尖兵”的榮譽臺,還榮立個人三等功。
榮譽從來不是隨手就能拿的,在那個講規(guī)矩、講紀律的地方,能脫穎而出只有一條路:比別人更拼命。
哪怕退役后,已有穩(wěn)定的工作與優(yōu)越的待遇,她依舊選擇轉身再戰(zhàn),目標直指高等學府。
考研,對大多數退役軍人來說已是一種挑戰(zhàn),但對李思穎這樣從不設限的女孩來說,卻像是“自我升級”的新一站。
李思穎母親在社交平臺上說:她完成了使命,凱旋歸來。
但李思穎的腳步沒有停。
母親說支持她的任何選擇,是對女兒的理解與驕傲,透著溫柔也透著敬意。
剛剛結束九三閱兵的慶典,李思穎沒有留戀鮮花與掌聲,而是馬不停蹄參加了河北省女民兵歸建活動。
展牌前,她依舊是那副標準的軍姿,嘴角掛著自信的笑容,仿佛所有的勞累都不存在一般。
她的歸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啟程。
3
9月6日,河北工業(yè)大學2025級研究生正式報到,李思穎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身份更新”。
她拎起行李箱,在校園門口比了一個“OK”的手勢。
那不是自信的炫耀,而是一份給父母報平安的默契信號。
視頻中她一身簡約的藍上衣和白牛仔褲,頭發(fā)高高扎起,青春陽光,和平日里那個軍容嚴整的她判若兩人,不變的是那同樣堅定的眼神。
她是那個剛剛揮別天安門廣場的女孩,也是那個即將在教室中用數據和模型解構企業(yè)管理的學子。
而她的故事,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更令人動容的是,李思穎身后的女民兵群體同樣不凡。
這支全部由女性組成的方陣,平均年齡23歲,絕大多數成員都有軍旅背景,或是退役軍人,或是有服役經歷的大學生、公務員、教師、企業(yè)員工等。
為了這次閱兵,她們放下工作與學業(yè),集結在一起,從2月份開始便接受封閉式訓練。
從烈日暴曬到正步踢地的腳掌起泡,她們所承受的強度,毫不遜色于男兵。
她們互相扶持、彼此打氣,一起走過了那段用汗水灌溉的訓練歲月。
而今大典已過,每個人都將各自回歸崗位或生活。
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些并肩走過的時光,是終生難忘的勛章。
有人在討論:當代年輕人需要什么樣的榜樣?
答案或許就寫在李思穎身上。
她不是天賦異稟的那類人,而是那種你看著覺得“也許我也能做到”的普通女孩。
但她的每一個選擇,都直指內心深處的堅定。
從儀仗隊到民兵教練員,從迷彩服到大學研究生,她每一個轉身都意味著告別舒適圈,每一個決定都藏著自律的細節(jié)。
她脖子曬得通紅,汗水濕透衣背,也能堅持每天背單詞、練習計算。
她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有能力為此付出全部。
這正是她最打動人的地方,她不是別人眼中的完美女神,而是那個你愿意默默為之點贊,偷偷拿她當“參考標準”的人。
結語
車站上、列車中、報到現場,那些目光落在李思穎身上的,不僅是贊美,還有希望。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看到她的樣子,也看見一種新的可能。
有時候,真正的“英雄主義”,不是驚天動地,而是在你該上場時,毫不猶豫地邁出那一步。
參考資料
平時為民 戰(zhàn)時為兵!這支女民兵方隊到底有多硬核?——荊楚網
李思穎母親抖音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