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得從9月3號那天說起,抗戰(zhàn)勝利八十周年,多大的日子,北京搞閱兵,全世界都看著呢。
每到這種時候啊,就特別有意思,你看那些個明星,尤其是港臺的,就跟趕考似的,網(wǎng)友們拿著個小本本,一個一個記,誰表態(tài)了,誰沒表態(tài),誰在微博上發(fā)了,海外的社交媒體上是不是也同步了,門清兒。
張柏芝這次,你還別說,干得是真漂亮,她在微博發(fā),在那個叫ins的外國玩意兒上也發(fā),配的圖是閱兵的彩色氣球,說“為祖國點贊”,簡簡單單幾個字,一下子就把好多人的好感給拉滿了。
為啥呢,因為這就叫表里如一啊,不像有些人,在這邊一套,在那邊又是另一套,搞雙面派,網(wǎng)友的眼睛那可是雪亮的,你糊弄不了誰。
而且啊,馬上就有人扒出來了,說周杰倫啊、蔡依林啊,那些臺灣的大腕兒,就沒動靜,這就形成了鮮明對比,不是說逼著你干嘛,但你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吃著這碗飯,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你總得有個態(tài)度吧,這不光是你自己的事,你后頭還跟著一堆粉絲呢,你得給人家一個正確的引導(dǎo)不是。
有人說張柏芝一直就這樣,疫情那會兒網(wǎng)上亂糟糟的,各種聲音都有,她對國家的那個態(tài)度,就沒變過,一直很堅定,這就叫根兒正。
說起張柏芝,咱們這代人,誰不是看著她的電影長大的,那會兒她才18歲,被周星馳給相中了,拍那個《喜劇之王》,我的天,一出來就驚為天人。
也不是說她科班出身,學過多少表演,沒有,可人家就是有那個天賦,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周星馳一開始還嘀咕呢,說這小姑娘沒演過喜劇,能行嗎,結(jié)果呢,人家用實力說話,那個柳飄飄,坐在出租車里哭得稀里嘩啦那一幕,你看,哭都哭得那么好看,關(guān)鍵是那眼淚能流到你心里去,讓你跟著她一塊兒難受。
后來那電影,不就成了當年的票房冠軍嘛,她一下子就紅了,紅得發(fā)紫,同年又去演《星愿》,唱那個《星語心愿》,那歌火的,現(xiàn)在KTV里還有人點呢,說白了,人家就是影視歌三棲,全能。
當然了,提到她,就繞不開跟謝霆鋒那段兒,金童玉女嘛,當年誰不覺得可惜呢,倆人那會兒是真的好,謝霆鋒開演唱會還讓全場粉絲祝她生日快樂,出了事兒也是第一個站出來力挺,那些都是真情實感。
但是怎么說呢,感情這東西,緣分盡了就散了,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這些陳年舊事,咱就不翻來覆去地說了,沒勁。
人和人的感情會變,可她對國家的感情,你瞅瞅,人家是真沒變過,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她不光是嘴上說,她是真刀真槍地干,你看香港前幾年鬧得那么兇的時候,她就在國內(nèi)國外兩個平臺一塊兒發(fā)聲,支持止暴制亂,這在當時那個環(huán)境里,是需要勇氣的,河南發(fā)大水,她個人捐50萬,工作室又追加10萬,這都是實打?qū)嵉腻X。
我最佩服的,是她教育孩子那股勁兒,她自己是個媽,就帶著三個孩子畫國旗,學漢字,過國慶節(jié),娘幾個穿得紅紅火火的,錄視頻祝福祖國,這就叫言傳身教,讓孩子打小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兒,自己是中國人,這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你看,她微博認證寫的是“中國香港演員”,這個“中國”倆字,對她來說不是個前綴,是個身份認同,是刻在骨子里的。
整件事連起來看,就特別清楚了,這次閱兵她站出來表態(tài),根本不是什么臨時的投機取巧,而是一貫行為的延續(xù),人家心里頭,一直就有這桿秤,所以現(xiàn)在口碑能一下子上來,那都是之前一點一滴積攢下來的,這盤棋,人家下得明明白白,就這么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