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_欧洲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_午夜亚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日韩在线观看欧美尤物_亚洲AV成人无码一二三久久_国产精品无码中出在线_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_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慢动作_377p人体大尺度啪啪_另类亚洲欧美偷拍

  • 尋找黃作梅——與一份塵封異國的歷史檔案隔代相逢

      發(fā)布時間:2025-09-09 10:17:5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評論
    浜烘皯緗戠綏椹9鏈7鏃ョ數(shù)錛堣鑰呰阿浜氬畯錛夋剰澶у埄鏇兼墭。

      在英國曼徹斯特人民歷史博物館的地下檔案室里,一本紙張泛黃發(fā)黑的歷史檔案靜靜地躺在桌上——大約50多頁,封面用模糊的紅字寫著《東江縱隊與盟軍》,紙邊已經(jīng)脆化脫落,用有些生銹的別針夾著。這本關于中外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檔案,在英國博物館里沉寂了近80年,在九三閱兵前夕終于與來自東方的我們隔代相逢。

      當我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似乎一碰即碎的檔案冊,黃作梅的英文名“Raymond Wong”一再映入眼簾時,內(nèi)心涌起一種“終于找到了你”的激動。

      黃作梅,這個名字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十分陌生。黃作梅1916年出生于香港,作為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國際工作小組組長,因在營救80多名盟軍戰(zhàn)俘、情報互通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于1947年被英王喬治六世授勛,并借此機會在倫敦創(chuàng)立了新華社倫敦分社。令人扼腕的是,這位杰出的新聞工作者年僅39歲就犧牲在飛往萬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上——飛機被國民黨特務安放的炸彈炸毀。

      過去幾個月里我們一直在英國尋找黃作梅的足跡。

      我們曾前往倫敦弗利特街——當年新華社倫敦分社的創(chuàng)立地。這條位于圣保羅大教堂與皇家司法部之間的街道,當年曾報館云集,路透社、報聯(lián)社等英國媒體巨頭匯聚于此。如今,隨著英國媒體產(chǎn)業(yè)的衰落,這里已變成餐館和咖啡館的聚集地。站在古色古香的132號樓前,遙想70多年前,黃作梅身著西裝在這條街道奔走的情景。那時的中國戰(zhàn)火紛飛、一窮二白,而今的中國早已蒸蒸日上,換了人間。

      尋找黃作梅足跡的關鍵之一,是找到刊載其授勛事跡的《倫敦憲報》。通過檢索黃作梅的英文名“Raymond Wong”,我們在1947年6月27日的第三增刊中,發(fā)現(xiàn)他與20余位榮獲大英帝國勛章者并列。公報稱他作為“香港九龍一名學生”,因“在1945年9月前對駐東南亞盟軍的杰出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勛章。

      然而,盡管我們找到《倫敦憲報》版面的電子版,但尋找紙質(zhì)原件的過程卻一波三折?!秱惗貞棃蟆坊貜头Q其資料已全部數(shù)字化,不再保留紙質(zhì)副本。英國國家檔案館的數(shù)據(jù)庫中也未能找到相關記錄。就在我們幾乎要放棄之際,意外發(fā)現(xiàn)英國國家檔案館外館藏品系統(tǒng)中有一份歸檔于“個人雜項文件”下的條目,檢索關鍵詞“Raymond Wong”赫然在列。

      抱著最后一線希望,我們于8月下旬驅(qū)車4個多小時趕往曼徹斯特人民歷史博物館。這個位于河邊的4層小樓博物館名氣不大,初到時我們甚至有些失望。上午10時許,我們按照指引來到地下一層檔案室。館員公事公辦地翻閱預約本,很快拿出準備好的檔案材料。出乎意料的是,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張《倫敦憲報》,而是一本塵封近80年的珍貴歷史檔案——《東江縱隊與盟軍》,真是喜出望外。

      博物館館員解釋說,這些檔案是上世紀90年代英國共產(chǎn)黨解散后存入該館的。自2011年以來,僅兩三人曾預約查閱這本冊子。事后我們到這個博物館里轉(zhuǎn)了一圈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屬于左翼陣營的博物館,史料集中于工會力量在英國的演進與發(fā)展歷程。

      這份檔案內(nèi)容之全令人驚嘆。它詳細記錄了中共領導下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如何與盟軍協(xié)作,包括營救被俘盟軍人員、開展武裝斗爭、秘密傳遞情報等。檔案中有官方記錄、感謝信和回憶文章,一些內(nèi)容至今讀來依然讓人心潮澎湃。

      比如,檔案記載了1944年3月,美軍第3混合飛行大隊的唐納德·克爾在香港上空被日機擊中后跳傘逃生,被兩名東江縱隊的女游擊隊員發(fā)現(xiàn)并救起的事跡,還附有克爾的親筆感謝信。

      一位名叫富蘭克林的戰(zhàn)俘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我仍清晰記得那一天:一名美國飛行員在戰(zhàn)斗中被日軍擊落后,從高空跳傘……我們深知日本人的殘暴,本能地為他祈禱。然而,當那個白色身影消失在山嶺另一側(cè)時,我們完全沒想到——迎接他的并不是敵人,而是朋友?!?/p>

      檔案還顯示,東江縱隊與盟軍方面開展了情報合作,并得到華盛頓方面的高度贊揚。時任美軍第14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在電報中稱:“若無東江縱隊的全力協(xié)助,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局恐難以實現(xiàn)?!?/p>

      黃作梅本人撰寫的長文,詳細回顧了東江縱隊與盟軍的多方面合作。據(jù)他回憶,1942年東江縱隊與英方正式達成合作協(xié)議,僅營救盟軍人員就有80余人。

      “親愛的黃先生:我沒有足夠的中文水平來完整表達我和我的戰(zhàn)友們對你們工作的感激之情,但我仍要盡力說幾句。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和你的同志們給予我們的幫助。我不僅感謝你們?yōu)槲覀€人所做的一切,更對你們在中國抗擊日本侵略、消除其影響的真誠努力致以崇高敬意?!泵绹\婎A備役中尉馬修·J·柯賓在給黃作梅的信中寫道。

      找到這個歷史檔案,我想最關切的恐怕就是黃作梅的后人了。我通過新華社香港分社輾轉(zhuǎn)找到黃作梅之子黃偉建老先生。當?shù)弥覀儼l(fā)現(xiàn)這些歷史資料,他很是驚喜、激動。他在電話里說,多年來他一直尋訪父親的足跡與文字,從來不知,更沒有看到過他父親親手完成并留在人間的作品原件,如今終于得償所愿。

      之后一段時間里,黃偉建先生幾乎天天都跟我們微信聯(lián)系,通報我們的發(fā)現(xiàn)在其親友群、東江縱隊后人群、東江縱隊研究群里的反響情況。

      除了報道之外,我們還思考如何讓這份珍貴史料在國內(nèi)得到更好保存和傳播。在曼徹斯特人民歷史博物館,我們當即要求掃描影印版。館員有些為難,表示檔案很厚且紙張脆弱,需要預約。辦理相關手續(xù)一周后,我們通過郵件收到了影印版。與手機拍攝的版本相比,影印版字跡更為清晰。我們第一時間將資料分享給黃偉建先生和新華社社史館。我們也跟國內(nèi)其他一些相關紀念館、博物館聯(lián)絡,讓這份珍貴的歷史檔案有更多的落腳地,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中英關系正在回暖,我們期待黃作梅與東江縱隊營救盟軍人員的故事,能夠成為推動中英友好的佳話,被更多人知曉。

      在曼徹斯特那個安靜的地下檔案室里,我輕輕合上那本泛黃的筆記冊,心中感慨萬千。黃作梅——這個曾經(jīng)被遺忘的名字,終于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重新閃耀在人們的記憶中。他用生命書寫的不僅是個人的傳奇,更是一個民族在苦難中堅守正義、在黑暗中追尋光明的壯麗詩篇。這份沉甸甸的歷史檔案,不僅記錄了過去的英勇與友誼,更為今天的中英關系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注腳。(記者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