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接种HPV疫苗呢?
宫颈癌作为全球范围内第四大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其疾病负担极为沉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数万例,死亡病例数万例,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超%。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样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万例,死亡病例.9万例,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已发现的HPV型别超种,根据其致病风险的不同,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主要与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相关,而高危型HPV则与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阴茎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HPV16和HPV18型是导致宫颈癌最主要的高危型别,全球范围内%的宫颈癌病例由这两种型别引起;在我国,HPV16、18、31、33、45、52、58型等高危型别较为常见,共同导致了我国%以上的宫颈癌病例。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当高危型HPV通过性接触等途径感染人体后,其病毒基因组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使得细胞能够不受控制地进行异常增殖。随着细胞异常增殖的不断累积,细胞逐渐发生恶性转化,经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Ⅱ级、Ⅲ级等癌前病变阶段,最终发展为宫颈癌。这个过程通常需-20年的时间,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个体差异、病毒载量、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病变进展速度可能会加快。
鉴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宫颈癌发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预防高危型HPV感染成为预防宫颈癌的关键环节。而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预防性HPV疫苗主要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应型别的HPV病毒时,这些中和抗体能够迅速与病毒颗粒相结合,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从而有效降低HPV感染的风险,进而降低宫颈癌及其他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为了推动全球宫颈癌的消除工作,202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是全球首个针对一种癌症的全球消除战略。该战略提出了年要实现的三大关键目标,即:90%-14岁女孩完成HPV疫苗接种;70%-45岁女性接受高效的宫颈癌筛查;90%的确诊宫颈癌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这三大目标的提出,为全球各国制定本国的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框架,也标志着全球宫颈癌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2023年,我国中央政府颁布了《加快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该计划明确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宫颈癌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计划提出,年,试点地-14岁女孩HPV疫苗接种率达%以上;年,全-14岁女孩HPV疫苗接种率达%以上,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以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以上。该计划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开展。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已积极开展宫颈癌防治试点工作,通过加强HPV疫苗接种宣传推广、扩大宫颈癌筛查覆盖面、完善宫颈癌诊疗服务体系等措施,在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部分试点城市通过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多种渠道,开展HPV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家长和青少年对HPV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有效提升𱅅-14岁女孩的HPV疫苗接种率;同时,通过优化宫颈癌筛查流程,采用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等高效筛查方法,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妇女预防性HPV疫苗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可靠的诊疗依据,2025年,我国相关学术机构组织专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我国HPV疫苗应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预防性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该指南对HPV疫苗的接种人群、接种程序、疫苗选择、特殊人群接种建议、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疫苗接种与宫颈癌筛查的衔接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系统的阐述,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性HPV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有助于提高我国HPV疫苗接种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推动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HPV疫苗适合接种的人群有哪些呢
?。?#19968)优先及重点推荐接种人群
从HPV疫苗的预防效果和成本效益角度出发,优先推-14岁女性接种HPV疫苗,重点-14岁女孩。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免疫学角度来看,9-14岁女性处于青春期早期,此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较为活跃,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较强,接种疫苗后能够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从而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相关研究表明,9-14岁女性接种HPV疫苗后,其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26岁女性接种后的抗体滴度,且抗体持续时间更长。其次,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HPV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14岁女性大多尚未发生首次性行为,处于HPV感染的易感人群之前,此时接种HPV疫苗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HPV病毒的初次感染,从而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研究显示,在首次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可使宫颈癌的预防效果达%以上;而在发生首次性行为后接种疫苗,由于部分人群可能已经感染了HPV病毒,疫苗对已感染型别的保护效果会显著降低,只能对未感染的HPV型别提供保护。此外,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优先𰹍-14岁女性接种HPV疫苗,能够在人群中快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HPV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公共卫生效益和成本效益。
(二)其他推荐接种人群
27-45岁女性:虽-45岁女性部分人群可能已经发生过HPV感染,但HPV疫苗仍然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保护。研究表明,即使-45岁年龄段,接种HPV疫苗仍然可以降低HPV新感染的风险,减少持续感染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此外,27-45岁女性正处于宫颈癌发病风险逐渐升高的阶段,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加强宫颈癌的预防措施,为其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9-26岁男性:HPV感染不仅会导致女性宫颈癌,还会导致男性肛门癌、阴茎癌、口腔癌、咽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同时也会导致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因此,𰹍-26岁男性接种HPV疫苗,不仅可以保护男性自身的健康,降低其患HPV相关疾病的风险,还可以减少男性向女性传播HPV病毒的机会,从而间接为女性宫颈癌的预防做出贡献,实现男女共防的目标。相关研究显示,男性接种HPV疫苗后,能够有效降低HPV感染率,减少生殖器疣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其性伴侣的HPV感染风险。
特殊人群:
HPV感染人群:无论是否存在HPV感染,均推荐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这是因为HPV疫苗通常包含多种高危型HPV的抗原成分,即使个体已经感染了其中一种或几种型别的HPV病毒,疫苗仍然可以对未感染的其他高危型HPV病毒提供保护,从而降低再次感染其他高危型HPV病毒的风险,减少持续感染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细胞学异常人群:细胞学异常通常提示宫颈细胞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改变,可能与HPV感染相关。对于此类人群,接种HPV疫苗可以帮助预防进一步的HPV感染,阻止病变的进展,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遗传易感人群:遗传因素在宫颈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对HPV病毒的易感性较高,或者感染HPV病毒后病变进展的风险较高。对于此类人群,建议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HPV疫苗,以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即使已经发生性暴露,也应尽早接种疫苗,以降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子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人群:一些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如多个性伴侣、过早发生首次性行为、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超年)、营养不良等。对于具有这些高风险生活方式的适龄女性,尽早接种HPV疫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降低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性伴侣数量、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戒烟、保持均衡饮食等,以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免疫力低下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HPV病毒的清除能力较差,感染HPV病毒后更容易发生持续感染,病变进展的风险也更高。因此,免疫力低下人群均推荐接种HPV疫苗,以增强机体对HPV病毒的免疫力,降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接种HPV疫苗后仍需定期行宫颈癌筛查。HPV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型别的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目前已上市的HPV疫苗包括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分别针对不同型别的HPV病毒提供保护,但仍有部分高危型HPV病毒未被纳入疫苗的保护范围。此外,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也可能存在疫苗接种失败或疫苗诱导的免疫力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的情况。因此,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是宫颈癌预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根据《预防性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的建议,接种HPV疫苗后的女性,应按照常规的宫颈癌筛查方案进行定期筛查,具体筛查方案应根据年龄、HPV疫苗接种情况、既往筛查结果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必要时还需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我国现有HPV疫苗种类及高风险、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建议
?。?#19968)我国现有HPV疫苗种类
目前,我国已批准上市的预防性HPV疫苗主要包括双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和九价HPV疫苗,不同类型的疫苗在保护型别、适用人群、接种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疫苗类型
保护 HPV 型别
适用人群
推荐接种程序
双价 HPV 疫苗
高危型 HPV16、18 型
9-45岁女性
9-14 岁女性:采用 0、6 个月两剂次程序;15-45 岁女性:采用 0、1、6 个月三剂次程序
四价 HPV 疫苗
高危型 HPV16、18 型,低危型 HPV6、11 型
20-45岁女性
0、2、6 个月三剂次程序
九价 HPV 疫苗
高危型 HPV16、18、31、33、45、52、58 型,低危型 HPV6、11 型
16-26岁女性
0、2、6 个月三剂次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型HPV疫苗在接种程序上可能会略有差异,具体接种程序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和医生的指导进行。此外,HPV疫苗的保护效果并%,接种疫苗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二)高风险、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建议
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人群:无论是否存在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均推荐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对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适龄女性,由于病变的存在可能增加了HPV持续感染和病变进展的风险,因此建议在治疗前或治疗后尽早接种HPV疫苗,以帮助预防进一步的HPV感染,阻止病变的复发和进展。对于既往有外阴、阴道癌前病变/癌治疗史的人群,以及肛门癌高风险人群(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和男男性行为者(MSM))、生殖器疣(AGW)患者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患者,由于这些人群感染HPV病毒的风险较高,或已存在HPV相关疾病,接种HPV疫苗可以帮助预防新的HPV感染,减少疾病的复发和进展,因此也建议尽早接种HPV疫苗。
遗传易感人群: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体对HPV病毒的易感性和感染后的疾病进展风险。对于遗传易感人群,建议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HPV疫苗,因为此时机体尚未接触HPV病毒,接种疫苗可以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HPV感染的风险。即使已经发生性暴露,也应尽早接种疫苗,以降低再次感染其他高危型HPV病毒的风险,减少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子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人群:具有子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的适龄女性,如多个性伴侣、过早发生首次性行为、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营养不良等,其感染HPV病毒的风险较高,且感染后病变进展的风险也较大。因此,这类人群应尽早接种HPV疫苗,以降低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应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减少性伴侣数量、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戒烟、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以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HPV病毒,感染HPV病毒后更容易发生持续感染,进而增加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HIV感染者:HIV病毒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HIV感染者感染HPV病毒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HPV感染后持续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变进展速度快,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也明显升高。因此,优先推荐HIV感染的适龄女性人群接种HPV疫苗,最好在性行为之前接种,以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对于已经发生性暴露的HIV感染女性,也应尽早接种疫苗,以降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在接种疫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同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也会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因此,推荐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推荐类别:2A类)。在接种疫苗前,应咨询风湿免疫科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和免疫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接种时机。对于病情稳定、免疫功能尚可的患者,可以进行疫苗接种;对于病情活动期、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接种。
肥胖、糖尿病、肾衰竭血液透析者:肥胖、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紊乱,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肾衰竭血液透析者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毒素蓄积,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这些人群感染HPV病毒的风险较高,且感染后病变进展的风险也较大。对于糖尿病、肾衰竭接受血液透析的适龄人群,建议临床医生与患者共同探讨,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免疫功能状态和预期寿命,在病情允许时接种HPV疫苗。对于全身脏器功能差、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由于接种疫苗的获益可能小于风险,因此不推荐接种。
器官/骨髓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或恶性肿瘤患者:器官/骨髓移植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排斥反应,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过程中,免疫系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这些人群感染HPV病毒的风险较高,且感染后容易发生持续感染,进而增加宫颈癌等HPV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这类人群,建议临床医生与患者共同探讨,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治疗方案、免疫功能状态和预期寿命等因素,给予个体化的接种建议。
四、高危型HPV疫苗安全性和保护效力怎样?
?。?#19968)安全性:除罕见的过敏反应报告外,HPV疫苗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上市后监测均未发现严重的单圈问题。
?。?#20108)保护效力:III期临床试验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接种四价HPV疫苗,14年后血清阳性率均超%,接种九价和双价疫苗覆盖HPV型别可至少维年。
五、注意事项
不宜接种HPV疫苗的情况:近期有妊娠计划、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接种。
六、总结
多项模型研究显示,通过HPV疫苗接种同时结合子宫颈癌筛查,有望世纪末前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同时可对HPV感染相关的其他疾病产生预防和保护作用。
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 妇产科 郝春雪
關(guān)于我們|版權(quán)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wǎng)絡(luò)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dāng)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